但中国古建筑则不同,它大多是以庭院为基本单元,由院落组合构成建筑群,因此照明需要表现的对象是院落,但院落只是一个空间,表现院落要通过对围合院落的建筑进行照明,尽管建筑被照亮,但所要塑造的却不是它们自身,而是被它们围起来的庭院。
英国白金汉宫与中国布达拉宫另外,西方古建筑强调空间的封闭,而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空间的通透和联系,因此在照明表达上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中国古建筑的墙面多是通透的,而且富有层次,因此做照明就要把这种建筑的特点表现出来,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人与外界的沟通。在照明设计中就要体现出一种内外的衔接,从建筑物的外部向内看,希望要有淡淡的光线透出,有一个视觉上的联络。在立面上,中国古建筑有三段式的划分,台阶--屋身--屋顶,这几个部分都应该以不同的照明方式予以表达,表现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轮廓沟边法”目前很多中国古建筑的照明设计,经常采用“勾边”的方法,把建筑的轮廓用亮线勾出来。这样的手法表现出的美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轮廓灯的效果突出的是灯的本身,而不是要表现的建筑,轮廓照明表现力比较差,建筑的层次、细节、色彩等很多内容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北京天坛祈年殿采取泛光照明的方式来做古建照明设计会更好,能够更有效地表达建筑。北京天坛祈年殿的照明设计就比较好,尽管只是采取了简单的远距离投光方法,但是构思比较到位,照明部位、光影层次和光色运用都比较合适,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特色,还营造了符合建筑特点的氛围。
从色彩上来讲,本人不赞成采用过于绚丽的色彩。因为不少古建筑本身就带有色彩,照明只要用显色性好的白光就已经足够。为古建筑做照明,主要目的就是表现它自身的魅力,采用白光照明当为最优先的选择,就如同在日光下,可以真实地展示古建筑,简单处理比色彩斑斓地照亮更具有表现力。
不少日本建筑的照明设计就比较适宜,建筑夜景的色调比较简洁,照明设计内敛不夸张,十分耐人品味,营造出一个与建筑环境相协调的温馨环境。
国内有些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古建筑群在建筑上或者是整个庭院中挂满了大红灯笼,这绝对是破坏了古建筑沉稳的建筑气氛。古建筑照明,要传达出一种“静静地守候、淡淡地陪伴”的氛围,所以,古建筑照明设计师要懂中国的古典文化,一个有文化的guo jia对文物要有必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