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人眼正常的注意视线范围是平视上方30°到下方60°,在这个范围内出现刺眼的光线,就是眩光。
图:只要灯具发出的光线全部控制在>30°的截光角之内,就可以说这个灯具是防眩的。当然,如果你偏要跑到灯下面,抬头对着灯里面看,那……活该刺眼
截止光源的一次直接出光这个很简单,学过简单几何的都知道。像上图右侧灯具这种,就是只靠深藏,而且内部没有反射器的栗子~(我藏我藏我藏藏藏,于是光也就藏了。。。当然,对于使用灯杯的窄光束射灯来说,这算不上极好,却也还是可以的。)
其实劣质的反射器形状和弧度,会导致二次反射光进入到视野范围。像上图右边这种反射器边缘几乎垂直而下的,基本是符合上述强烈反射眩光的栗子~(你一定遇到过要求亮就是要求灯具本身亮的奇葩客户!这个配他们倒也是极好的~~)
于是就有一些有点追求,又还算聪明的,加一个防眩圈来遮挡这个二次反光。比如上图右边这个,其实就是承认反射器做不到最好,只好被动防眩的栗子~(至少努力过。。。向他们的努力致敬!)
图:真正的好反射器,自身就是防眩的。一次、二次光,都在截止范围之内,不需要防眩圈。
图:磨砂反射器,其实就是把光线打散,在某些方向的反射光线相对减少,但是会导致二次反射光大量进入视野范围。
图:乳白/磨砂面板,截光角很小,光线大量进入视野范围。现在流行的面板灯,其实走的就是这么一个方向。
还有奇葩的做法,例如在中间磨砂一个圆圈……真幼稚




当然,要想靠反射器做到完全没有副光斑是不大可行的,一般都是用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