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1.2所示,LED模组串联个数较多(即开启电压需求较高)、限流电阻较小时,LED电流断续时间长,频闪效果明显,但是电阻上消耗的能量较小(红线电流与蓝线电压的积分),即效率相对较高。
如图1.3所示,LED模组串联个数较少(即开启电压需求较低)、限流电阻较大时,LED电流断续时间短,频闪效果较不明显,但是电阻上消耗的能量较大,效率相对很低。电阻限流式非隔离驱动,在电网电压不稳定时,球泡灯的功率变化为ΔP=ΔU2/R,因此功率极其不稳定,造成照明亮度变化明显,而且功率随着电压波动的平方变化,使得灯具非常容易长时间在超过标准温度下工作,寿命减短。该驱动方案由于负载主要呈现为阻态,电压过零的时候不存在电流,故而功率因数较高接近1,不过由于限流电阻的存在其效率很差通常只有30%~65%的效率,但是由于该方案成本非常低廉,导致很多生产商生产该类产品,LED球泡灯的品质很难得到保证,其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2.恒流二极管限流
加上桥堆后的电解电容,如图2.3所示,LED电流连续且恒定,因此在电容量足够大的前提下该驱动方案就表现为无频闪,而且,由于电解电容将桥堆后的电压波动降低了,因此LED模组的电压的设定可以充分的接近桥堆后输出电压,使得恒流二极管不用承载过多的电压,提高驱动效率,通常可提升至85%左右,但是其电流恒定,在输入电压过零的时候导致大量的无功功率产生,功率因数较低,一般只有0.5~0.6。恒流二极管实现的非隔离驱动,在电网电压不稳定时,球泡灯的功率变化为ΔP=ΔU*I,因此功率浮动与电压波动成正比,但是灯具照明效果相对稳定,但是由于恒流二极管的价格始终较高,而且其电流驱动能力只有几十毫安,故而无法得到推广应用。


在电网电压不稳定时,线性驱动芯片会根据电压的变化对电流稍作调整,使得整灯的功率维持不变,灯具的寿命充分得到保证,而且灯具亮度变化也不会超过10%,肉眼几乎无法辨别。由于其成本相对阻容方案要高,而且设计电路要求较高,通用性小,故而在市面上的球泡灯应用中较为少见。5.恒流芯片buck(NPFC)


LED球泡灯上应用的隔离单级恒流驱动,简单的说,与非隔离降压型恒流驱动主要差异体现在能量依靠隔离变压器,在原边将电能转换为磁,又在副边将磁再次转化为电能,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转化效率降低了。其效率通常只有80%~85%。该驱动方式的功率因数由于没有进行校正,大约为0.5,当然也可以在桥堆后面设计3D2C的填谷电路,将功率因数提升至0.8~0.9。2.单级恒流(APFC)
LED球泡灯上应用的隔离APFC单级恒流驱动,与非隔离APFC恒流驱动主要差异也是体现在能量依靠隔离变压器,在原边将电能转换为磁,又在副边将磁再次转化为电能,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转化效率降低了,其效率通常只有80%~85%。同样不可避免的产生100Hz的频闪,其频闪深度可通过输出端的滤波电容控制。3.二级恒流(PFC)
二级恒流隔离驱动,在变压器原边通过APFC芯片U1将驱动的功率因数提高,然后通过变压器将电能传递到副边,副边的恒流芯片U2将输出电流变化为恒流电流,其芯片工作频率大多处于几十K到几百K赫兹的范围。该方式驱动,功率因数一般都在0.95以上,而且无100Hz的频闪。但是由于其线路复杂,成本较高,效率通常也只有80%~85%。几乎没有球泡灯驱动应用到这种驱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