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座漂浮摩天大楼,获得了2013年eVolo摩天大楼竞赛三等奖。该方案针对北京急速上涨的人口,设计了一座漂浮在陆地上的建筑,让拥挤的城市地面得到解放。这个方案叫做“light park”,它在中心轴线上安装了一个加盖的氦气球和太阳能螺旋桨,让建筑漂浮起来。建筑的平台可以容纳真正的大型都市功能,包括公园、运动绿色住宅和餐厅。建筑由钢拉索固定,叶片则用来平衡漂浮的形态。设计师希望通过这座高效能的建筑——即渗透的、清洁的和自由解放的方案来“缓和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人口爆炸”。生态摩天大楼(由维卡斯•帕瓦尔为印度诺伊达设计,2011)
这座大楼能够为印度诺伊达(Noida)公民提供干净水、食物和能源的塔。构建这个建筑的螺旋元素并不仅仅是一种美学上的象征,也作为垂直农场的结构被使用——以一个复杂的,可以把湿空气转换成饮用水的水栽培系统补给其居民。除了给其居民提供饮用水以外,该生态摩天大楼还将是一个完整的垂直社区,利用风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获取能量。
如果建成的话,这座7,874英尺(2400米)高的建筑将会包括400层的居住空间和一个1312英尺(400米)高的可生产能源的螺旋尖塔。主电梯能以每小时201公里的速度来回穿梭于各个住宅之间。能源是可再生的,包括风能、热能和太阳能。
这座1,476英尺(450米)的建筑物并不想成为全球最高塔,但它一层额外的“皮肤”可以抵挡莫斯科冬天的严寒,从而减少热量的流失。该塔会使用可再生能源。原本按计划会在2014年落成,但因为金融危机整个计划被推迟了。


其实不难看出,这些建筑的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通过自我的循环实现自给自足。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大力推崇“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这是一种建筑的设计手法,也是一种哲学理念。
作为太阳能绿色能源的实践载体,guo jia推出各项政策大力推广。同时,从大型光伏建筑也逐步向分布式光伏、光伏入户发展、推行。让绿色建筑由远而近,成为触手可及的可能。怎么办,习大大?我觉得这些奇奇怪怪的建筑也很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