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阳光下的圣托里尼建筑局部,光照过去,建筑产生了明显的亮面暗面,你能看到的是建筑材料的颜色和质感,看到建筑的形状。
图:不同材质和肌理,在光照下表现出特殊的质感。
图:贝聿铭的伊斯兰博物馆夜景照明,利用投光灯在不同的面产生的光和影子的关系,充分表达了建筑的质感、表观模式和形状。内透表达的体积模式
图:太阳升起或者落山时,偏光使得在景物上产生了强烈的光照对比度,“剪影”感油然而生,而这种对比度清晰的表达了景物的轮廓。
图:与上面的伊斯兰博物馆不一样,罗马斗兽场的夜景照明,充分把握了建筑的外观特征,选择了内透方法,就好像建筑里面藏起了落日的余晖,形成了与外幕墙的强烈对比,使拱形格子的形状清晰。从而,建筑的体积模式得以表达。
图:建筑物的外部并没有光,所有光都来自建筑内部,但是内透却将建筑的韵味完全表达出来了。
图:其实城市中并不需要“景观照明”,让街道看得见,家中的窗户透出光,就是最美丽的景观,所谓的向自然学习,其实还指的是尊重生活本来的样子。